【登录】  免费注册     
文档分享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统计公报2015年北京市密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北京市密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实施密云生态涵养发展区工作方略,紧紧围绕“三个走在前列”奋斗目标和“绿色国际休闲之都”发展定位,大力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十二五”规划顺利完成。

  一、人口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4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7.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4.8%。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26.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55.5%。常住人口出生率7.61‰,死亡率8.55‰。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3.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50人。按户籍属性分,农业人口24.86万人,非农业人口18.48万人。

  “十二五”时期,全区常住人口年均增长0.5%,比“十一五”时期低0.8个百分点;累计增加1.1万人,增量比“十一五”时期减少1.8万人。


  二、综合经济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7亿元,比上年增长7%(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亿元,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100.9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109.5亿元,增长14.2%。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37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7607美元)。

  “十二五”时期,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2.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年均下降0.1%,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9.6%和12.4%。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1.6∶45.2∶43.2调整为2015年的7.2∶44.5∶48.3。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5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增值税1.7亿元,下降14.7%;营业税6.3亿元,增长2.7%;企业所得税2.7亿元,下降4.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0.2亿元,增长15.3%。其中,用于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农林水事务的支出比上年分别增长45.2%、26.8%、23.4%、24.5%和11.3%。

  “十二五”时期,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分别达到124.4亿元和442.6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2.3倍和2.1倍。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57.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6亿元,增长8.5%;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78.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8亿元,增长9%。

  “十二五”时期,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年均增长9.2%,其中储蓄存款年均增长10.7%;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年均增长11.5%。


  三、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9亿元,比上年增长0.7%。粮食播种面积18.6万亩,比上年下降10.2%;粮食总产量5万吨,下降0.7%;粮食亩产268.6公斤,增长10.5%。

  全区农业观光园144个,比上年减少11个;观光园总收入4.8亿元,增长5.2%。民俗旅游实际经营户2060户,比上年增加138户;民俗旅游总收入2.9亿元,增长20.7%。设施农业实现收入4.4亿元,增长5%。种业收入1.8亿元,增长26%。

  “十二五”时期,在平原地区造林工程的带动下,林业产值年均增长20.4%,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占比由2010年的3.9%提高到2015年的9.2%。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10.2亿元,比上年下降7.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4.4亿元,下降7.9%;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08.5亿元,下降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24.6亿元,下降4.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5亿元,下降7.6%;实现利润总额12.5亿元,下降43.2%。“十二五”时期,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3.8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6.5亿元,比上年下降2.9%。从施工地域看,建筑业企业在区域外完成产值97.3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从企业类型看,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117亿元,比上年下降2.8%;签订合同额128.9亿元,下降1.6%。“十二五”时期,全区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年均增长10.5%,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4.4个百分点。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7.6亿元,比上年下降39.3%。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9.1亿元,比上年增长36.6%。

  分城乡看,城镇投资83亿元,比上年下降39.1%;农村投资24.6亿元,下降40.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3亿元,比上年下降49.2%;第二产业投资13.6亿元,下降37.5%;第三产业投资87.6亿元,下降38.7%。

  “十二五”时期,全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7.3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7倍。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3.8亿元,比上年下降32.3%,其中住宅投资23.7亿元,下降36.7%。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76.9万平方米,增长14.2%;房屋竣工面积48万平方米,增长6.4%。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5.5万平方米,下降13.2%;商品房销售额53.9亿元,增长5.5%。全年二手房成交面积30.7万平方米,增长23.3%。

  “十二五”时期,全区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27.3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3倍,年均增长6.9%。


  六、批发和零售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1亿元,比上年增长8.4%。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3.9亿元、105.1亿元、2.4亿元和8.6亿元,分别增长9.8%、8.6%、4.7%和7.2%。全年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18.9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零售额14.5亿元,下降0.7%。

  “十二五”时期,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4.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9倍;年均增长11.7%,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5个,比上年增加2个;实际利用外资金额863万美元(主要来源于港澳台地区),比上年下降54.8%。全年出口总额3.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十二五”时期,全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8798万美元,比“十一五”时期下降53.7%。

  全年接待游人117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9%;实现营业收入49.2亿元,比上年增长25.1%。从接待人次构成看,旅游区点接待299.2万人次,增长62.2%;乡村旅游接待775.5万人次,增长1.8%;住宿业接待96.8万人次,下降4%。“十二五”时期,全区累计接待游人4809.6万人次,年均增长9.5%;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95.7亿元,年均增长13%。


  八、公用事业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区有邮政网点29处,报刊亭15处;全年函件业务交换量268.3万件,比上年减少337.5万件,包件3.1万件,比上年减少1.4万件;全年累计订销报纸1172.6万件,比上年增长3.4%,杂志47.6万件,比上年下降0.6%;全区邮路日行全长2361公里,投递道段43条。

  全年全区用电量达到15.3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4%,比2010年增长28.1%。其中,工业用电6.91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8.3%;农业用电0.6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城镇居民生活用电1.7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8%;农村居民生活用电1.4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4%。全区日最大供电量为591.1万千瓦时,比上年下降0.2%。

  年末全区客运线路60条,比上年增加5条,比2010年增加7条;全年客运量6.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9.8%;货物周转量6.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3%。全年实现营运收入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是2010年的2倍。其中,客运收入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

  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生产安全、火灾等事故5280起,比上年增长8.7%,比2010年下降4.3%;伤亡151人,比上年下降23.7%,比2010年下降12.7%。其中,道路交通事故5191起,比上年增长10.1%,伤亡150人,比上年下降21.5%。


  九、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259元,比上年增长8.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78元,比上年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83元,比上年增长9.2%。全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8792元,比上年增长6.4%;恩格尔系数为24%,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2741元,比上年增长7%;恩格尔系数为23.8%,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3973元,比上年增长5.5%;恩格尔系数为24.6%,比上年增长0.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8平方米。

  年末全区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019人,比上年末增加7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2%,比上年提高0.07个百分点。

  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18.6万人、20.4万人、16.6万人、14.4万人和13.7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0.5万人、0.8万人、1万人、0.4万人和0.4万人。全年人均养老金水平为2728元,比上年增长8.9%,比2010年增长57.5%。年末全区福利中心30个,与上年持平;收养性单位床位数4635张,比上年增加293张。社会救助1.3万人,比上年增加343人;全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1114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11132人。


  十、资源和环境

  全年降水量555毫米,比上年增加99毫米。全区年总用水量8183.2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3%;其中农业用水3053.4万立方米,下降4.1%;工业用水563.1万立方米,下降13.1%;生活用水2812万立方米,增长3.1%。农村安全饮水达标率100%。本年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3千公顷。

  全年全区能源消费总量为116.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5%,未突破市政府下达考核目标120万吨标准煤;不变价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5.1%。

  全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值67.8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7.1%;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值为11.9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5%;降尘量年月均值为2.71吨/平方公里.月,比上年下降12.6%。中心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98.15%,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日城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达241.44万平方米;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

  全区林木绿化率达到72.5%,比上年提高0.33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7.66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到63.91%,比上年提高0.24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6.14个百分点。城市绿化覆盖率54%,与上年持平,比2010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十一、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共有中学23所,在校生1.41万人,比上年下降7.9%;初中升学率为99.62%,高中升学率为98.1%;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420人,比上年下降26.5%;小学40所,在校生2.21万人,比上年增长3.7%;幼儿园70所,比上年增加2所,其中达到一级办园标准的幼儿园占37.14%,在园幼儿1.13万人,比上年增长9.7%。校外教育情况中,在少年宫参加活动小组学生数3392人,比上年下降7.5%。全区中小学图书藏量达到205.1万册,比上年增长4.8%。

  全年全区专利申请量676件,比上年增长17.9%,是2010年的4.9倍;专利授权量458件,是上年的1.7倍,是2010年的4.8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43件,比上年增加75件;授权量58件,比上年增加36件。全年技术合同成交总额2亿元,比上年增长5%。

  年末全区公共图书馆总藏量69.22万册(件),比上年增加3.41万册(件),总流通人次11.9万;新华书店全年发行图书67万册,比上年减少2万册。全区文化馆(站)21个,组织文化演出7838场,观众达63.42万人次;区级影剧院全年共放映电影和戏曲文艺演出1140场次,观众8.18万人次。全区文化娱乐场所68个,从业人员937人。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588个,其中农村卫生机构406个;卫生技术人员4080人,比上年增长4.9%。每千常住人口医院床位数3.52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28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2.51人;每千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1.67人。全年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诊疗451.9万人次,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量占44.9%,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健康检查2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全年婴儿死亡率3.18‰;全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9.66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9.96%,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

  年末全区共有体育场馆29个,比上年增加3个;全年共举办全民健身活动230次,参加活动人数达27.7万人次。获得市级性比赛奖牌84枚,其中获得金牌22枚、银牌34枚、铜牌28枚。


公报注释:

1.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划分标准依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三次产业划分标准根据《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国统字[2012]108号)。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4.2015年开始,财政部门对财政收支统计口径进行了调整,原指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变更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5.自2015年1季度起,按照国家统计局统一要求,北京市按照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后的新口径发布全市和分城乡的居民收支数据。反映收入、消费水平的主要指标统一使用“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不再对外发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

6.公报中部分数据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计量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密云区公安局;财政数据来自密云区财政局;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密云区商务委员会;二手房成交数据来自密云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邮电数据来自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北京市密云区分公司;供电数据来自密云区电力公司;交通数据来自密云区交通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密云区公安局和密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密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福利中心、收养性单位等数据来自密云区民政局;水资源、城市污水处理等数据来自密云区水务局;垃圾处理等数据来自密云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绿化数据来自密云区园林绿化局;新农合、卫生数据来自密云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数据来自密云区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数据来自密云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文化数据来自密云区文化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密云区体育局;其他数据来自北京市密云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密云调查队、北京市密云区经济社会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