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文档分享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统计公报2003年北京市延庆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北京市延庆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继续以推进产业化为主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战胜了“非典“疫情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县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经济概述

2003年延庆县国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上升,整体实力继续增强建筑业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商业发展稳中有升;文化事业繁荣活跃,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巩固,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综合经济实力逐年增强。2003年全县完成在地地区生产总值3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经济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

二、第一产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3年虽然遭遇“非典”和历史上少有的旱灾,粮食产量大幅下降,但由于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养殖业规模的快速扩张,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使得农村经济仍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全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15亿元,同比增长6.4%,占全县经济的比重进一步下降,由上年的24.3%下降到21.8%。完成不变价农林牧渔总产值86300.8万元,同比增长8.2%,其中:种植业完成产值29257.7万元,下降14%;养殖业完成产值51584.5万元,增长29.2%。种养结构由2002年的43:50调整到34:60。粮食总产量完成 6160.4万公斤,同比下降 44.4%;蔬菜产量431817吨,同比下降16.6%,其中:出口150000吨,增长15.3%; 生猪出栏165116头,同比增长2.9%;肉牛出栏32488头,同比增长26.9%;鲜蛋产量16987吨,同比增长35.5%;山、绵羊出栏128343只,同比增10.4%;牛奶产量 80167吨,同比增长91.1 %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在规范原有农民专业合作经营组织建设的同时,今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个,为实现农民与市场的有效链接,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养殖业规模快速扩张。到2003年底,建立了87个奶牛养殖小区,2000户农民从事奶牛养殖,奶牛存栏超过3.5万头,鲜奶总产量达80167万公斤。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9.8%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增强。全年林业绿化工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1.8万亩,封山育林8万亩,中幼林抚育14万亩,飞播造林4.5万亩,退耕还林8万亩。到2003年底全县绿化面积88.4万亩,林木覆盖率达60%

二、第二产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上升,整体实力继续增强。建筑业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2003年全县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8%

2003年我县工业在经营规模、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是加大了开发区和工业小区的建设力度,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投资10亿元,改善了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小区的基础条件,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广阔的大中型项目入住开发区。2003年新增签约项目450个,签约资金59.2亿元,注册项目386个,注册资金12.4亿元。二是继续实施工业名牌战略,大力扶持和带动全县工业发展。三是产权制度改革激发了企业活力。到2003年底,我县直属国有企业基本改制完毕,国企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县办局属、乡镇的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也取得很大进展,象征企业二次创业基本完成,90%以上的乡村集体企业实现了产权制度改革。2003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7.65亿元,同比增长25.3%;完成工业总产值292250.7万元,同比增长21.9%;实现利润总额6311.1万元,同比增长63.5%;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78902.1万元,同比增长27.6 %

建筑业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依靠良好的信誉和雄厚的实力,立足并站稳北京市场,其支柱地位进一步增强,特别是房地产投资的快速增长,促使建筑业快速发展。2003年全县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94306万元,比上年增长19.6%。开复工面积336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实现利润总额12295.1万元,创造增加值6.15亿元,增长18.2%。申报市优质工程10 ,申报市级安全文明工地18个。

四、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努力克服非典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继续上升。2003年,全县第三产业共创造增加值15.5亿元,比上年增长25.4%,所占比重为41.4%,较上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

(一)、邮电通讯业

邮政业生机勃勃。2003年我县邮政业务总量达1803.37万元,比上年增长6.7%。全年累计订销报纸、杂志5.9万份,邮政函件289.72万件。年末邮政储蓄余额达46785.1万元。

电信业务快速增长。2003年我县电信业务总收入6766万元,比上年增长29.2%。固定电话用户达81956户,其中住宅用户达70563户。

(二)、交通运输业

全年公路货运量为410万吨,比上年下降10%。货运周转量为1390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6%

(三)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

商业经济繁荣活跃,经营业态迅速发展。商业系统克服了“非典”造成的不利影响,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积极开拓县内外市场,促进了全县商业的发展。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8766万元,比上年增长6.5%。各类商品市场成交额82564万元,增长5.9%;全年外贸出口供货额31590万元,增长4.9%

(四)旅游业

旅游市场快速恢复。“非典疫情,重创我县旅游业,但是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旅游部门的辛勤努力下,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非典”过后,成功地举办了全国皮划艇锦标赛、第五届农民运动会,精心组织了消夏避暑节、冰雪旅游节及黄金周的各项旅游活动,使得我县旅游市场快速恢复。2003年,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51.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3.3%,实现旅游收入70048.8万元,比上年下降18.8%

(五)、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仍保持较快的速度增长,圆满完成了全年预算任务。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8128万元,比上年增长21.6%;财政支出完成117031万元,增长16.1%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金融机构和邮局储蓄所年末存款余额643703.4万元,比上年增长26.8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351624.4万元,增长10.6 %。发放各项贷款余额408831万元,增长20.2%

(六)、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科技事业发展较快。2003年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3家,累计达到9家。实施星火计划项目6个,其中:国家级1个,市级5个。完成组织实用技术培训260期,2.3万人次参加了培训。

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巩固。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县五中、二中教学楼等基建工程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保证了教学工作的开展。社会办学呈现出良好前景,外国语研修学院、八达岭科技研修学院建设进展顺利。全县高考升学率达到66.7%,创历史新高。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繁荣活跃。年末各类电影放映单位21个,同比增加15个,增长2.5倍。全年放映电影2711场,同比增长1.5倍,其中:农村放映2650场,增长1.4倍。文化馆(站),举办展览6次,同比增长50%;组织文艺活动40次,同比增长42.9%;举办训练班15次,结业人次达1200人次,同比增长5倍。图书馆总藏书量达14万册,同比增长6.4%;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26次,同比增长1.6倍。广播、电视和《延庆报》,紧紧围绕全县的中心工作,不断推出新栏目、新专题,充分发挥了媒体的宣传和导向作用。2003年末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4.1万户,覆盖率为82%

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力度继续加强。全县上下全力以赴做好“非典”疫情的监控、防治工作,确保了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狠抓了医疗服务质量,提高了服务水平。积极完善了卫生急救网络建设,延庆急救中心大楼已完成工程主体结构建设。计划生育工作扎实,计划生育率达到97.5%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上,成功举办了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全国皮划艇锦标赛和滑翔伞比赛。万人体育中心一期工程顺利竣工并交付。

(七)、市政建设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功能更加完备。 江水泉公园的建设、永宁明清古城恢复、110国道改造、古龙路和康庄镇商业街改造等项工程相继竣工,其它工程进展顺利。市容环境进一步改善,新增绿化面积54公顷,植树5.8万株,新建花园式单位35家。到2003年底县城公园面积已超过1万亩,其中:水面近7000亩,初步形成了湖光山色与现代建筑和谐统一的城市景观特色。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全县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5814万元,比上年增长15.9%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7822万元,比上年增长9.4%;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25951万元,比上年增长17.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68041万元,比上年增长17.5%。房屋施工面积1236403平方米,增长20.4%。商品房销售额170866万元,增长23.4%.

人口、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2003年末,全县总户数112610户,其中:农业户72610户。全县总人口为273911人,其中:女性为135952人。全县全年出生人口2909人,人口出生率为10.62 ,死亡率为7.16 ,自然增长率为3.46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县从业人员年人均劳动报酬16093元,比上年增长5.5%。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852.6元,比上年增长13.1%;人均年消费支出7860.5元,比上年下降4.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658元,比上年增长12.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3601元,比上年增长14%